kaiyun·(中国官方网站) - 专业全站服务中心

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《绍兴市

  《绍兴市城市气象安全保障行动计划(2024—2026)》已经市政府同意,现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实施。

  为贯彻落实习关于“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,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”重要指示精神,进一步加强城市气象安全保障,按照“监测精密、预报精准、服务精细”要求,制定本行动计划。

  (一)加密地面气象观测。融入城乡风险管控需求,升级6个县级天气气候站,在村居(社区)、乡镇(街道)加密建设643个地面气象站,根据自然条件选型设备,至少包含雨量、温度、风向风速、PM2.5等要素。

  (二)完善城市立体观测。建设城市杆集成站380个、泛在感知设备460个、楼宇气象站540个,形成城市立体气象网,加密对温湿度、风向风速、PM2.5、雷电等的监测,提升监测应对大风、雷击等恶劣天气和综合交通气象风险的能力。

  责任单位:市气象局、市建设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综合执法局,各区、县(市)政府,滨海新区管委会

  (三)加强低空气象监测。有效保障低空经济发展,按需配置垂直遥感雷达、激光测风雷达、气溶胶雷达、水汽观测仪、大气成分仪等设备,实现低空飞行航线气象保障全覆盖。制定低空气象小站标准,建设低空经济气象保障应用,发布低空航路气象预报,提升低空飞行气象条件监测预报质效。

  责任单位:市气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无线电管理局,各区、县(市)政府,滨海新区管委会

  (四)优化天气雷达协同。升级现有全市10部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、1部S波段天气雷达组网观测系统,优化S/X天气雷达协同探测模式、X波段雷达衰减订正模式,提升多波段天气雷达协同探测、协同补盲效果。

  (五)强化气象数据安全。统筹管理全市气象数据,确保数据安全,气象部门定期检查各单位气象探测设施,建立防灾减灾数据共享机制,按照保密要求,搭建市县两级共享系统,进一步规范数据加密传输、汇总加工、处理分发等流程。

  责任单位:市气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建设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水利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应急管理局、市综合执法局、市数据局,各区、县(市)政府,滨海新区管委会

  (六)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调度。加快城市气象监测预警调度平台建设,进一步加强低空飞行气象条件智能研判,实施精细化城市天气预报、城市气象安全监测和风险预警,优化城市积涝、大风、雷击灾害的气象风险预警,提前防范化解隐患,有效利用气候资源,保障城乡趋利避害发展。

  (七)加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。建立气象人工智能应用体系,融合绍兴稠密气象数据,强化天气雷达监测、低空飞行气象预报的人工智能应用,优化天气实况智能识别、神经网络法雨量预报、深度学习法降水估测、自分析预报机器人等技术,提升百米级、精准化三维风雨预报成果。

  (八)发展智能气象数字预报。搭建基于多源气象感知数据的开放融合框架,发展大数据驱动的全时效气象网格预报、预报订正技术,提升未来十天城市气象预报精准度,实现百米级精度的三维智能预报,支撑城市气象监测预警指挥。

  (九)推进气象技术自主安全。按照国家标准,推动气象算法(组件)标准化,深化业务协同,进一步提升各部门(单位)气象数据利用效率。按照“信创化”要求,更新市、县两级气象信息化设备,完成业务软件适配,推进技术自主安全。

  (十)评估应用城市气候资源。搭建城市气候资源应用平台,挖掘有益气候资源,开展城市生态气候资源普查,完成气候舒适度评估、宜居社区评价等工作,助推构建全季节、全天候的城市康养旅游格局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开展城市建筑物气象普查,为更新城市基础设施防灾标准提供气象依据。

  责任单位:市气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建设局,各区、县(市)政府,滨海新区管委会

  (十一)提高气象保障城市运行能力。完善气象与城市运行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,搭建气象服务城市运行的行业应用,重点深化与应急管理、建设、交通运输、综合执法、供电、通讯等单位的业务融合,交叉分析城市运行对气象数据的需求,细化气象对各行业的影响预测,为应对城市内涝、保障供电调度、综合交通分类管理提供保障。

  责任单位:市气象局、市发改委、市建设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应急管理局、市综合执法局,各区、县(市)政府,滨海新区管委会

  (十二)提高城市生活气象融入度。推进气象融入日常生活,基于“衣食住行游购娱学”领域分析公众需求,建立分场景、个性化、定制化的气象产品库和手机端智慧气象系统,提供基于位置的智能交互场景,实现按用户指令自动生成定制化的智慧气象互动信息,推进气象应用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。

  (十三)创优城乡生态气象服务。深化城乡生态气象监测评估,融合应用气象生态卫星、特种天气雷达、自动气象站等资源,提升城乡生态气象环境评估预测准确性,优化空气质量指数、PM2.5浓度、臭氧浓度等生态关切的气象预报预警。

  责任单位:市气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农业农村局,各区、县(市)政府,滨海新区管委会

  (十四)开展城市气象临灾预警。细化城市气象安全风险预报、影响预报,以社区为单元优化分时段、分强度、分类别天气预报预警技术和城市复杂地形风雨订正技术,融合各部门风险普查、风险评估数据,确定行业风险阈值,加大临灾应对培训,抓早抓实社区气象临灾预警,筑牢城市气象安全底线。

  (十五)强化重大活动气象保障。利用车载可移动气象设备,按活动地点和地理环境等机动组网,获取定点气象信息,融合天气雷达和精细化网格预报,实现“十米级、分钟级”现场预报。

  (十六)强化应急处突气象保障。运用微尺度气象预报,加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现场保障力度,精细预测事发区域内的气象变化,提供决策气象保障,发布准确的气象预警,支撑公众科学防范和应对危险。

  (十七)强化人工影响天气保障。探索破解火箭弹人工增雨空域紧张难题,推进浙北水源涵养人工影响天气无人机作业基地落户柯桥区,高效实施人工增雨,为水源涵养、水库增蓄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。

  将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市安委会议事内容,定期听取汇报,形成协调机制,推动任务落实。市气象局要加强业务指导,督促各区、县(市)和滨海新区建立完善工作机制,按计划推进各项行动任务。各地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,加强协调配合,高质量推动项目落地和任务落实。加快项目审批立项,积极争取国债资金,落实财政资金兜底,推进数据产权市场转化等持续性保障,确保项目顺利实施。kaiyun官网中国 开云kaiyun官网中国 开云

开云量子安全,守护数字未来